【對抗癌症】化療標靶藥副作用致「手足症候群」 患者:每行一步都痛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12/16 18:17

最後更新: 2019/12/22 11:19

分享:

分享:

新界東醫院聯網足病診療服務統籌張元鉅稱,每名癌症患者對藥物反應不同,通常2至12天後出現反應。

癌症患者接受化療及標靶藥物治療時,除出現常見噁心和嘔吐常見的副作用外,亦會引起皮膚毒性反應,如手掌或腳掌泛紅、腫脹及皮膚龜裂等,稱為「手足症候群」。新界東醫院聯網新症在過去3年升3倍,有患者形容「行一步、痛一下」,真正「十指痛歸心」。

有足部診療師指,有病人誤以為天氣乾燥致脫皮或手足口病而忽略;若未及時處理,會導致甲溝炎或陷甲等,嚴重更會細菌感染和骨枯。

向先生去年確診肺癌後始服食標靶藥,兩周後十隻手指陸續紅腫和含膿、左手食指和雙腳拇趾更陷甲和生肉芽。腫瘤科醫生建議他每天晨運,為了健康著想,亦都會忍痛日行逾1小時,其後獲轉介至足病診療科,清除膿泡並度身訂造鞋墊,但是情況不斷復發,將獲安排做化學性杜甲根手術。他稱:

一睇完醫生,整咗鞋墊,行路直刻無咁痛,感覺即時舒服很多。

同是肺癌病人的Tong也有相類問題,甲溝炎令雙腳腳趾又紅又腫,形容:

每行一步就痛一下,可以說是十指痛歸心!

他深感不便,只好減少出門,更差點放棄參與門球比賽,及後得到適當治療後,順利完成比賽。

新界東醫院聯網足病診療服務統籌張元鉅稱,每名癌症患者對藥物反應不同,通常2至12天後出現反應,皮膚變得繃緊、龜裂,導致甲溝炎、陷甲或有指甲脫離症等。如果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期,嚴重更會出現細菌入骨,甚至骨枯。

藥物反應亦會引致脫甲的問題。(受訪者提供)

程度分3級 用鞋墊減痛

此病嚴重程度分三級:

  • 第一級是有刺痛或灼熱感,但不影響日常生活
  • 第二級則是發紅、腫脹、未有傷口但有痛感
  • 第三級則是脫皮屑、起水泡、潰瘍及影響行動能力。

張元鉅表示,上述兩名病人已達第三級的嚴重程度。而臨床所見,近9成患者主要是服用肺癌藥,其餘則是乳癌、結腸癌等藥物。

手足症候群患者的腳部皮膚變得繃緊及龜裂,每行走一步都感到刺痛。(受訪者提供)

特製家居鞋及鞋墊減痛楚

有何方法可以紓緩徵狀?他表示情況不嚴重的,在初期可以透過使用鞋墊或特製家居鞋,減輕生水泡和生肉芽的痛楚,但提醒患者不要自行處理化膿,否則可能導致更嚴重感染。如果出現陷甲情況,可透過手術拔除部分趾甲,但有關治療需要局部麻醉,一旦情況惡化甚至復發則可做以杜甲根手術,杜絕該部分趾甲生長。他表示:

有些癌患者本身免疫力都比較低,做手術亦有風險,盡量先嘗試其他方法,唔得先安排做手術!

足科診療師指,初步可透過使用鞋墊或特製家居鞋,減輕生水泡和生肉芽的痛楚。(陳永康攝)

新症3年增3倍

新東足病診療部每年約有5,000個新症,去年約有200宗屬手足症候群。而新症亦由3年前約50宗,增至去年近200宗,增約3倍。張元鉅解釋,新症數字上升急速,部分原因是因癌症病人對此病認識增加,其次是醫生得悉治療有助紓緩病人痛楚後,亦會轉介更多病人至足科專科。

記者:王詠妍